新加坡对加密货币的监管
新加坡的加密资产受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管理局(MAS)的监管。有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加密资产,其中大多数代表着代币持有者受保护的受益权或履行某些功能的权利。一般来说,数字代币可分为四类:
- 支付代币(payment tokens);
- 证券代币(security tokens);
- 实用代币(utility tokens);
- 加密货币。
支付代币
2017 年,金融管理局发布了 "支付服务法案",以简化新加坡支付服务的法律监管,扩大受监管活动的范围,将虚拟货币纳入反洗钱/反恐融资政策的范围。
根据新的《支付服务法》(PSA),供应商必须获得新加坡支付运营商许可证,该许可证授予其进行特定类型支付或同时进行所有现有类型支付交易的权利。根据《支付服务法》,支付令牌被认定为支付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媒介。请注意,IncFine专家的协助可能包括有关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加密货币监管的法律建议。
新加坡对证券代币的监管
2017 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表声明称,如果数字代币属于《证券与期货法》(SFA)监管产品,其发行将受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监管。此类资产被称为安全化代币,属于证券分类。如果您打算在新加坡注册加密货币交易所,值得注意的是,可能需要根据 SFA 注册许可证和招股说明书。
实用代币
这种类型的代币通常出现在首次代币发行 (ICO)。参与者将支付代币(如比特币或以太坊)转给发行者,以预定的汇率换取实用代币。实用代币一般不被视为证券。
法币交易
在新加坡注册的兑换法定货币的企业必须首先获得《货币兑换和汇款法》规定的许可证。接受货币以将其转移到新加坡境外的企业也必须获得许可。目前,这两项活动的许可证发放工作由《公共服务协定》负责。
以下机构必须获得新加坡支付许可证(标准)或主要支付机构牌照(取决于法定门槛):
- 任何提供或协助交换数字支付代币(DPT)的组织;
- 以及向任何人提供数字货币发行服务,使其能够进行支付交易的公司。
如果您希望在新加坡建立加密货币交易所,请注意,根据《证券与期货法》(SFA),为购买或出售证券代币提供便利的公司可能被视为 "在有组织市场中行事"。只有获得监管机构或认可市场运营商授权的交易所才能开展交易所业务。
交易所和二级市场
目前,新加坡还没有法律禁止投资者交易加密资产。不过,新加坡的加密资产监管问题将取决于这些交易所交易中使用的加密资产类型。公司可以在以下条件下运营
- SFA 作为经批准的交易所运营;
- SFA 作为认可市场运营商运营;
- PSA 作为数字支付代币化服务运营。
关于加密资产经纪商的监管以及与匿名方的交易,您可以在我们网站的上一期出版物中了解相关信息。
新加坡的 ICO 监管
值得考虑的是,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在新加坡进行 ICO 必须获得许可证。ICO 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进行的另一种筹款方式。如果您打算在新加坡获得 ICO 许可证,请注意首次公开发行(IPO)涉及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以换取法定货币,而 ICO 则是向投资者发行可转让代币以换取加密货币。
根据新加坡现行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要在该司法管辖区发起 ICO,发行人必须编写一份所谓的 "白皮书"。白皮书包含以下内容:
- 服务或产品
- 实现项目所需的资源;
- 开发服务或产品所需的资金数额。
该文件通常会说明发行人打算发行的代币的最低和最高数量。为了在新加坡注册一家从事加密货币活动的公司,企业家需要了解上述细微差别。然而,与 IPO 招股说明书或接受文件不同,立法并未对 ICO 白皮书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该国的法律框架并未对加密货币活动设置复杂的监管障碍。不过,尽管该司法管辖区没有专门针对 ICO 的监管框架,但首次代币发行仍受某些法律的约束。
2017 年 11 月,新加坡金管局发布了《数字代币发行指南》,为虚拟货币提供了非法律性的方法规则。在新加坡,基于实用代币的 ICO 没有最低法定资本要求。 如果您希望在新加坡推出 STO(新加坡共和国的证券代币发行),值得考虑的是新加坡金管局可能会规定至少 10 万新元的最低授权资本要求。
获得加密货币收入的企业须遵守正常的所得税规则。目前的企业税率为 17%。在正常业务过程中买卖加密货币的公司有义务为出售加密资产实现的收益纳税。开采和交易加密货币的新加坡公司也有义务缴纳此税。
结论
在新加坡注册一家加密货币公司可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商业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必须考虑到当前的立法规定,其效果旨在规范新加坡共和国的虚拟资产。IncFine 专家团队将为决定在该国开展加密活动的企业家提供全面支持。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填写下表联系我们的专家。